#政經八百政治標記
〔 很韓vs 很原住民 — #看見文化差異 #文化不該被簡化 〕
Youtuber 愛莉莎莎在 instagram 上尋求他的新企畫來賓,希望徵求原住民進行一日約會,在徵友條件中愛莉莎莎希望是「未漢化的原住民」、「有傳統服飾更好」。
有網友在其貼文下留言質疑有歧視原住民的疑慮,愛莉莎莎回應「說很韓/正韓就是哈韓,說很原住民就是歧視??自己心中帶有偏見才會有這種想法」。
難道說別人「很韓」就不是歧視嗎?今天我們就要來談談「文化差異」跟「刻板印象」是怎麼交織運作的👉
▌忽略文化的差異
用韓國文化跟原住民文化類比,其實忽略了優勢文化跟弱勢文化根本上的差異哦。
韓國作為亞洲的流行指標,不管是臉上的妝容、身上的穿搭或者是電影電視電影,浪漫的愛情韓劇、流行偶像團體,通通都深深的影響臺灣的娛樂文化。
(像是之前的梨泰院、愛的迫降,應該有不少人假日整個陷入追劇模式)
然而原住民作為台灣這片土地最初始的居住者,從
❶ 鄭成功時期的「寓兵於農」開始土地被侵略
❷ 清代統治時期越界開墾、官員的欺壓
❸ 因為牡丹社事件進行的「開山撫番」— 漢化的開始
❹ 日治時期的各式打壓與收編
這些歷史上發生的事件都讓原住民的土地、文化快速流失。
▌文化不該被刻板印象簡化
因此,拿「大勢」的韓國文化跟受到各種打壓侵略的原住民文化,放在同一個水平上類比是不公平的。
(當然,「很韓」、「很原住民」某種程度上都是用刻板印象去描摹一個文化的樣態。)
然而作為強勢文化,韓國有很多資源與管道去呈現與傳輸自己的文化樣態(在韓劇中、電影中)
原住民文化作為弱勢文化,如果我們持續用概括、簡約的想像去描摹原住民文化(像是愛喝酒、住在山裡等),將使得原住民文化的留存出現更大的危機。
我們利用刻板印象的方便,去想像一個文化的樣貌,很有可能忽略文化的豐富與複雜的歷史。
例如:原住民的飲酒文化其實不是胡亂豪飲,酒對於原住民來說是非常珍貴的資源。
研究、田野調查中指出原住民給人愛喝酒印象的原因其實可能來自於原住民受殖民壓迫的歷史創傷 (Historical Trauma),加上人口大量外流、文化保存不易,而使得原住民開始借酒澆愁,卻被錯誤連結至原民文化本身。
▌結論
我們不可否認,刻板印象確實是我們快速瞭解一個地方、國家、族群很快速的方法,甚至可以吸引大眾更有興趣進行深入的瞭解。
然而我們應該隨時提醒自己,認識、關心一個文化,如果僅停留在「文化差異」而非深入探討「文化差異的原因」、「文化的歷史時空」,可能會錯失好好認識某族群、國家文化的機會!
(補充:愛莉莎莎有po一篇道歉影片,也為「漢化」這個用語致歉了。本篇貼文並不是想要攻擊她,而是提供大家一個思考的方向,每個人一定都有刻板印象的,或許我們能從自身做起,並且在別人出現刻板印象時,開啟話題進行深入討論喔!)
#政經八百 #政治 #原住民 #韓國 #文化 #文化差異 #刻板印象 #優勢文化 #弱勢文化 #漢化 #原住民文化 #飲酒文化 #歷史創傷 #殖民 #壓迫 # #社會 #國家 #族群 #歧視